欢迎来到西语学院!
冯塔纳小说《玛蒂尔德·墨琳》新解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5-03 阅览:
2018年4月26日,研究生院“名师名课名讲坛”项目支持的系列讲座:冯塔纳小说《玛蒂尔德·墨琳》新解,邀请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吴晓樵教授就19世纪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冯塔纳及其小说《玛蒂尔德·墨琳》做了专题讲座。...

本网讯 2018年4月26日,研究生院“名师名课名讲坛”项目支持的系列讲座:冯塔纳小说《玛蒂尔德·墨琳》新解,邀请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吴晓樵教授就19世纪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冯塔纳及其小说《玛蒂尔德·墨琳》做了专题讲座。这次讲座吸引了德语系师生及其他学院师生前来旁听。

 

吴晓樵教授介绍《玛蒂尔德·墨琳

吴晓樵教授首先介绍了小说《玛蒂尔德·墨琳》的创作背景和在冯塔纳接受史上的特殊地位。在吴教授看来,作为曾一度被遗忘而后再度受学界关注的作品,小说《玛蒂尔德·墨琳》仍藏有许多未解之谜。与传统着重剖析冯塔纳作品文本表面情节的现实主义架构不同,吴教授捕捉到了潜藏在情节之下的另一个文本,并试图借助“人物身份的隐匿性”问题作为打开这个秘密文本世界的“钥匙”。

在论述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冯塔纳对小说人物身份隐匿游戏设置的巧妙性,吴晓樵教授例举了“法式躺椅”、“滑落老妈”、“兔肝”等多处多义性词语,并将这些精妙的词汇比作“映射身份的巧妙机关”。

 

吴教授解答师生疑惑

讲座末,在座的师生们根据自己的对冯塔纳在小说《玛蒂尔德·墨琳》里隐喻性词汇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吴教授也耐心地做了细致解答,提供了阐释词汇意义的新视角。最后,在德语系余杨教授的主持和致辞感谢下,此次讲座授课圆满结束。作为国内享誉盛名的学者,吴晓樵教授生动地为在场的听众进行了一场近文本解读的范式性演示,令人印象深刻,启发收获颇丰。


上一条:法国南特大学菲利普·福雷斯特教授:《先锋文学五十年后:文学夫复何为?》讲座

下一条:近文本解析冯塔纳小说《玛蒂尔德·墨琳》

扫一扫,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