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专业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65年,至今已历五十多个春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法语口译》,2门省级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基础法语》、《法语口译》,1门省级网络视频公开课程《跨文化交际》,6门校级精品课程。
法语语言文学博士点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立。所属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所属的法语系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法语语言文学学科有优良的教学与学术传统。老一辈教授如梁宗岱、李慰慈、吴绪等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本学科各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6名:徐真华、栾栋、郑立华、张弛、刘波、章宜华。
为了使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更快地与国际接轨,近年来该点与多所国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学期间,出国访学一年。
到2016年底,本博士点已有18名博士生顺利获得学位。学生博士毕业后,基本上走向高校或高端科研机构。
附录:导师简介(如需要可附上,注意以如下顺序排列)
徐真华,男,出生于1950年1月,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书记、校长,法语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广东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曾先后于摩洛哥王国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文学院、巴黎第三大学法语、拉丁语语言文学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魁北克研究中心研修法国语言文学及高等教育管理,获大学第三阶段毕业证书(DEA);1998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国家级重点学科),获语言学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2009年因在传播法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颁法国政府“教育骑士勋章”。徐真华教授在文学领域主要从事法国文学研究。2000年以来,发表文学研究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数部。其中,关于《马尔罗研究》的系列论文三篇,获得了1999年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黄建华教授合著的理论著作《理性与非理性——20世纪法国文学主流》(2000,外研社)被国务院学位办评定为教育部研究生教学推荐教材;所主持教育部外语类“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文学与哲学的双重品格——20世纪法国文学回顾》于2006年结项,并于2008年出版同名专著;所主持的教育部高教司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项目《法国文学导读——从中世纪到20世纪》2005年结项,已于2006年出版;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十五”规划研究项目《20世纪法国小说的“存在”观照》已于2008年结项。徐真华教授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新词的研究上,主要代表作有:《言语行为中的新词》(2000.6)、《广州地区多语混用与社会词汇学》(2001.1)、《从广州年轻人的语言态度看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2008.7)(外语教学与研究)等论文以及由法国巴黎著名的L'Harmattan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新词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2001.5)等。
栾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资深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53年生于陕北一个中医世家。历经西安外国语学院、陕西师大、弗朗什-孔泰大学、巴黎索邦第一大学等七所高校的文史哲科班培训。1989年获法国人文科学国家博士学位。1992年获法国高级职称,1994年获中国高级职称,在中国古代文学、美学、法国文学、比较文化领域带博士生。数十年埋头书斋潜心研阅,极少参与各类“文山会海”。治学注重中西学术的勾兑斟酌,教书执着人文群科的化感通变,对自己和对学生均以8字座右铭相勉:“敦厚人品,激励原创”。在国内外发表《美学的钥匙》、《感性学发微》、《艺苑漫步》等著作,主编“人文学丛书”3辑共35种,其中主编主笔《人文学概论》颇受好评。翻译出版《美学》(Denis HUSMAN)、《黑格尔与黑格尔主义》(Jacques D’HONDT)、《阿多诺:艺术、意识形态与美学理论》(Marc JIMENEZ)、《濒危的文学》(Tzvetan TODOROV)。在《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究》、Inharmonique等刊物发表哲学、古代文学、文艺学、人文学等方面的论文100多篇。其中《感性学百年》、《易辩法界说》、《文学归藏论》、《辟文学通解》、《美学的品格》、《丑学的体性》、《咸学的先声》、《道学的韵律》、《论风格》、《释熔铸》、《文学通化论》等篇章,在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往情深,有诗曰:黄婆洞前竹林青,白云深处有书声。东西高校何处好,流溪清清可濯缨。
郑立华,男,1958年11月出生,广东揭阳人。现为西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2月考进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就读于法语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留学法国,就读于巴黎第五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1994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1999 年4月被省高教厅选定为“千百十工程”中的省级培养对象。2000年2月晋升为法语教授。2001年6月获得博士导师资格。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所主持的两个教改项目分别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013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上专攻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1995以来,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8篇,出版专著8部,代表作为《语言与交际——互动社会语言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被教育部遴选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和《交际与面子博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入选2013年“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翻译出版工程”)。多次应邀到国内外大学、研究所及企业讲学。2004年获“南粤优秀教师奖”。2006年获“第二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获法国教育骑士勋章。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张弛,西安西北大学文学士(1987)和文学硕士(1990),留校任教。获法国政府奖学金(1995),入新索邦大学,获深度研究学位(1997)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2004)。作为引进人才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现为法语语言文学教授、云山学者、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曾为索邦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访问教授(2012-2014),兼任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克莱蒙—弗朗大学国际游记文学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法国哲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学。现已出版法语论著三部:Chine et Modernité : chocs, crises et renaissance de la culture chinoise aux temps modernes(2005)、Sartre en Chine : histoire de sa réception et de son influence (1939-1976)(2007)和Sartre en Chine : histoire de sa réception et de son influence (1977-1989)(2009),出版中文著作三部:《婉约词三百首赏析》(合著)(1995)、《中国文化的艰难现代化——“现代”焦虑视点中的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演进》(2011)和《20世纪法国小说的“存在”观照》(主编兼主撰)(2011年出版,2013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昆德拉的“欧洲小说”观》(《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全文转载,《小说何所是?小说当何为?——昆德拉小说诗学研究之二》(《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被美国A&HCI收录。已获得的研究资助主要有《西方文化视野中的昆德拉小说诗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3)、《昆德拉小说诗学研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8)、《20世纪法国小说的“存在”观照》(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06)、《“现代”焦虑视点中的20世纪中国文化演进》(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005),承担《经典法国文学史翻译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2)第一子项目,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增补辞条工作。
刘波,重庆人。198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加拿大政府奖学金,赴蒙特利尔大学魁北克研究中心从事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后赴法国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留学多年,先后获该校深入研究文凭DEA(1995年)和博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曾任职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现为广东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武汉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近年来在波德莱尔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已在国内外出版和发表专著、编著、论文、译文等各类成果数十种,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波德莱尔的城市诗歌与抒情诗的现代转型”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要著作:1.Les 《Tableaux parisiens》 de Baudelaire, I - Genèse et expérience poétique, Paris, L’Harmattan, 2004.(专著)(《波德莱尔〈巴黎图画〉研究,第一卷,作品的生成与诗歌经验》,巴黎,拉马丹出版社,2004年。)2.Les 《Tableaux parisiens》 de Baudelaire, II –L’Expérience esthétique, Paris, L’Harmattan, 2004. (专著)(《波德莱尔〈巴黎图画〉研究,第二卷,美学经验》,巴黎,拉马丹出版社,2004年。)3.《波德莱尔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4.《波德莱尔: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章宜华,语言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一国家级研究所从事10多年的翻译和情报研究工作,任情报研究室主任。1997年开始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该校国际语言文化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兼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心(国家文科基地)副主任;现任词典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兼职有: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辞书学报》主编,《澳门语言学刊》和《辞书研究》编委、教育部-鲁东大学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特约研究员、厦门大学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顾问;曾任亚洲辞书学会执行理事,全国辞书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翻译学会执行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义学、词典学、翻译学、二语习得。自1998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重大横向合作项目4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外国语》和《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50篇为CSSCI等核心刊物发表),出版专(译)著10余部、主编词典10余部(其中5部专著和词典在一类出版社出版);获得国家辞书奖(政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当代词典学》获全国高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语义•认知•释义》获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二、培养目标
本博士点以国家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法语语言文学学科及在法语国家问题研究上具有扎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在本学科上能取得创造性成果,能服务于社会的法语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目前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双语词典学理论与实践。
1) “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方向特色:(1)比较文学文史哲融通;(2)中西学相结合,开拓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向度;(3)把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文学研究。
2)“社会语言学”方向特色:(1)努力建立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创新体系;(2)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3)研究职场中的语言使用,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3)“跨文化交际”方向特色:(1)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研究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2)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3)科研、社会服务与教学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外语人才。
4)“双语词典理论与实践”方向特色:(1)建立双语词典学的理论体系;(2)把现代技术引入词典学研究与实践;(3)探索“研学产”一体化的路子。
四、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
五、必读文献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七、学术论文
法语语言文学--培养方案课程信息 |
||||||||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 |
开课院系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是否必修 |
多选组 |
学位公共课 |
00001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研究生院 |
3 |
54 |
春季 |
必修 |
|
学位必修课 |
05001201 |
20世纪西方文学、文化思潮评析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秋季 |
必修 |
15选4 |
05001202 |
社会语言学 |
西语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05001203 |
口译理论与实践 |
西语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05001204 |
人文学通论 |
西语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05001205 |
跨文化交际学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季 |
必修 |
||
05001206 |
心理语言学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季 |
必修 |
||
05231201 |
语义学与词典释义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季 |
必修 |
||
05231202 |
比较文学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季 |
必修 |
||
05231203 |
双语词典学 |
西语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05231205 |
当代法国文学批评 |
西语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05231206 |
论比较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季 |
必修 |
||
05231207 |
西方文化研究 |
西语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05231208 |
现代西方文论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季 |
必修 |
||
05231209 |
法国后现代思想专题研究 |
西语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05231210 |
象征主义诗学 |
西语学院 |
2 |
36 |
春季 |
必修 |
上一条: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