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术有专攻,业精于勤——访法语系郑立华教授

2016-07-06  点击:[]

人物背景:

郑立华教授,曾任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现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法国著名期刊《法语在世界——研究与应用》学术委员会委员。他还曾获“广东省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分子”称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以及 “第二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其主持的教研项目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专著《交际与面子博弈》入选“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翻译出版工程”十本著作之一;此外,他还曾获法国教育骑士勋章,其《跨文化交际》课程2013年入选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

专注“育人”主线:固守根本,双向发展

当提及郑教授本科老师、博士生导师等多重身份时,他指正自己现阶段的身份是一名“老师、导师和研究者”,而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他强调为师者的根本是教学,同时也鼓励各位老师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寻求发展,通过学习和科研提高学术档次和开阔学术视野,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推动人才培养事业。他认为:对于一个只会教学不会科研的老师,虽然这在教学方面是可以容忍的,但是会限制教师自身的发展,长远来看也会不利于自身教学事业的发展。

坚定“专家”理念:突出专业,多方涉猎

郑立华教授告诉记者,西语学院的教学定位基本可以概括为“专业要非常专,同时涉及英语,再来涉猎其他方面”。他认为小语种工作者要重点把握“专业性”主线,树立“专家”观念;同学们应该通过专业学习把自己培养成自己本科语言的专才,利用好大学的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形成自己的语言竞争优势。考虑到同学们要应对企业和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他还建议同学们在钻研本科语言的同时也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保持一定的英语水平以及通过辅修和参与讲座学习等各种途径普及相关的经贸知识。学生应要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寻找机会,“碰到什么学什么”,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钻研专业学习:狠下苦功,业精于勤

谈及学习经验,郑立华教授回顾了自己在广外的大学时光,他向记者说起了自己当年在法语系是公认的“能背书”。他告诫同学们,学习小语种要懂得“下苦功”。很多同学存在口语弱问题,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同学们“库存不足”,而积累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背书。他鼓励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步行上下学路上和排队打饭的时间来听课文,加强记忆,不断跟读模仿。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翻新”,每天抽固定的三到五分钟时间复习背诵过的课文;同学们还可以约朋友一起散散步并进行纯小语种对话,每天保证有半小时的训练,将学习内容通过实际会话锻炼活用起来,这样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他提到,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同学们自然而然连做梦都在讲小语种,小语种对话自然也会信手拈来。他相信:学习外语靠得是“死功夫”,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背,就不怕学不好。

郑立华教授提到,语感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期间同学们除了做到“能背书”,还要通过大量阅读来培育西方思维。同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可以从阅读小语种原版简易读物入手,逐步培养兴趣,然后阅读有更高语言水平要求的经典文学作品。而新闻报刊则反映时事,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对比中西方对事件的报道的不同点,学会多角度看问题。郑立华教授还跟记者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他在大三时阅读法语原版的《基督山恩仇记》,读到了中文译作所没有的趣味,被深深地吸引在其中;他读巴尔扎克和雨果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时,也真切地感受到渗透在语言当中的法国文学和文化的美。

针对同学们对语法的畏难心理,郑立华教授强调同学们要重视语法,学好词法句法才能建构起句子的结构,进而举一反三。他还告诫同学们,作为专业的小语种学习者,必须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做到准确,“不允许出错”。而“搞通”语法不是单纯地看几本语法书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同学们通过大量背诵,形成牢固的语法结构思维,并在实际当中运用起来。

成功跨国交流:主动出击,打破思维

郑立华教授告诉记者,学习语言的目的在实践上就是“和外国人打交道”,同学们应主动了解该语言使用国背后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基本的人情世故。他举例:在法语交流中,称呼“vous(您)”向“tu(你)”不能轻易转换,需要注意双方认识的时间和认识的深度;法国人民作客时,与中国人追求准时不同,比约定时间迟十到十五分钟才被视为正确和礼貌的做法。礼貌用语中的小细节处处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内涵。许多同学在出国交流时很容易在人名称呼和做客送礼等基本礼仪场合陷入误区,他鼓励同学们要撇开畏惧,学会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向外国友人耐心解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且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发掘文化差异中的趣味和奥秘。

他还主张小语种工作者需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同学们可以争取获得出国机会“出去走走”,以亲身体会当地的社情,扩展视野,推动自己的语言学习。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发现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学会及时“退一步”、转换角度和位置去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可以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去理解和培育西式逻辑思维,以便同学们此后运用到日常的跨文化交流语境和写作当中。

寄语西语:向上精神,奋发有为

最后,郑立华教授希望西语学院的同学们在短暂的四年大学时光里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专业学习放在最中心的位置,珍惜时光认真学习,毕业之时可以骄傲无悔地走出校门!

  

上一条:我院学子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 下一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访法语系张弛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