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27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美国家政治发展道路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举行。副校长谢伟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开题论证会现场
谢伟光在致辞中指出,广外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作为以外语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推进学科交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院系结构、建设学科平台。本次立项的重大项目依托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着眼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深入探索拉美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证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为全球南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创新贡献中国视角。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敏在致辞中指出,当下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外语学科带来了挑战,因此要勇于拥抱新技术、让技术为教学科研赋能,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改革创新。本重大项目的立项为外国语言文学和区域国别学的有机融合提供了示范,为外语教学和研究开拓新模式和方向。
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袁东振教授从研究背景、核心问题、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工作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指出当前国外对拉美政治发展道路的研究存在明显西方中心论特色,而国内则存在研究较为分散、比较研究尚不充分等问题。项目将从拉美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共性与差异,揭示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探索自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专家组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陈岳教授建议,研究过程中要权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同时需要探索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的交叉结合。靳呈伟研究员提议,研究需要体现政治与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互动关系,同时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毛国民教授指出,项目需要秉持中国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研究中引入大数据、大模型等前沿工具。蒋锐教授认为,项目需要重视政治道路的划分标准的客观性,并把比较视角贯穿于子课题的研究过程。曾荣教授建议研究过程中要把拉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必然规律贯穿于各个子课题。李紫莹教授指出,项目要注重学理体系的整体构建,同时要找准研究的“总抓手”。专家组组长徐世澄对项目的研究价值和研究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项目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理论视角,希望项目进一步深化理论基础,为构建中国话语权提供现实力量。
会议由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卢铭君主持。本次开题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开题。课题组成员表示在后续研究中将积极吸取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在研究中突出问题导向、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域,在创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理论体系上推出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