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宗岱人文讲坛——北外德语学院周海霞教授作《犹太音乐家马克斯·库特纳上海流亡生活》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4-12-19    作者:连婧淳 初审:吴晓钢 终审:卢铭君     来源:     点击:

本网讯 2024年12月13日上午10:10,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海霞受邀在我校白云山校区第二教学楼217室为我院德语系师生开展了题为《犹太音乐家马克斯·库特纳上海流亡生活——以库特纳与妻子的家书往来为中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黄羽欢副教授主持并致辞,学院多名教师、学生参与讲座。

黄羽欢副教授主持并欢迎周海霞教授做客广外

本次讲座围绕马克斯·库特纳流亡上海期间的家书展开,结合国内外多种历史文献和资料,深入探讨了这位犹太音乐家的流亡经历及其对上海的观察

讲座伊始,周海霞教授介绍了这位音乐家生平背景及其从柏林辗转至上海、再返回德国的生命轨迹。库特纳于1939年因纳粹迫害被迫离开德国,流亡上海,在此度过了战时动荡的八年岁月。他在上海期间的生活与音乐活动,记录了流亡时期他作为音乐家的努力与坚持成为理解当时流亡犹太人群体生存状态的重要切面。

随后,周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包括搜集家书和信件外的语料、回顾过往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走访博物馆、考察库特纳及其家人在柏林的住址等。研究还特别注重排除讹误,以确保对历史的忠实还原。

之后,周教授分析了库特纳家书的形式、时间分布及邮寄方式。研究发现,战时通信的困难导致家书形式多样,包括红十字会25字讯息、普通信纸书信和明信片等。信件通过公共或私人渠道,以及第三国或第三人转递完成,这也反映了战时信息传递的艰难与复杂。

周海霞教授讲座现场

最后,周教授深入解读了家书中呈现的流亡生活细节。库特纳在上海的生活充满挑战,包括物价飞涨、工作机会稀少、酷暑严寒的气候难以适应等。他通过变卖随身物品勉力维持生计,家书中多次提及的健康Gesund)一词,揭示了身心折磨对他心理状态的影响。此外,库特纳对战后返德的准备、对上海的复杂情感也在家书中有所体现。他既感恩上海的庇护,又渴望早日逃离这一异国流亡地与家人团聚

在讲座的讨论环节,教授与师生们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踊跃提问教授认真倾听并以丰富的研究经验分享自身见解。

库特纳的经历是犹太难民在战时上海生存与适应的一个缩影本次讲座通过库特纳家书的内容解析,还原了这段历史中的细节,使听众深刻感受到这一时期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与个人命运的深重压力,启发了关于战争和难民问题的更深层思考这场讲座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代社会如何应对移民、流亡与文化融合等议题的现实启示。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20)36207117

学生工作电话:(020)36207116

地       址: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四教学楼 510420

  • 官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