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4年6月6日上午10:00,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巴赫金研究分会理事张俊翔教授在一教南楼218教室为俄语系师生带来宗岱翻译讲坛学术讲座“培养俄语专业学生人机协作翻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本次讲座由俄语系系主任陈欢副教授主持,师生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氛围活跃。
张俊翔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张俊翔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数智时代机器翻译的发展史。教授表示,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机器翻译”的概念,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到了二十一世纪,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多模态文本快速传递互通,国际交流愈发密切。为满足海量信息交流中的跨语言交流需求,机器翻译的迫切性得以体现,大批互联网公司随之投入到机器翻译的研究中来。因此,新时代的机器翻译的界定以互联网公司的介入为准。回顾机器翻译的发展史,教授认为如今的机器翻译也可称作 “机智翻译”, 即机器+智能翻译。
随后,张俊翔教授从学界观点和业界观点两个视角谈及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协作。学术界普遍认为面向大规模普通用户和行业用户的翻译,机器翻译足以应对,然而针对面向特定领域和高端特殊人群的翻译,仍离不开人工翻译的参与。此外,机器翻译在处理俗语、成语等不标准的文本和音频时,目前还不能避免理解和分析错误。业界认为,AI已经对翻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可彻底取代初级翻译,但中高级翻译机器翻译不足以应对。因而,人机协作翻译发展是必然的。
张俊翔教授讲座现场
之后,张俊翔教授讲解了提升人机协作翻译能力的路径。教授表示,对机器而言,需深度发展翻译模型、完善训练和学习各种参数;对译者而言,要增强主体性价值、提升翻译能力、学习拥抱技术、养成批判思维。
讲座最后,张俊翔教授与现场的师生展开了积极互动交流,大家踊跃提问,教授认真倾听并以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与师生深入探讨,分享自身见解。张俊翔教授对俄语专业同学们提出真诚建议,在数智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同学们能够夯实语言根基、增强数值赋能。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张俊翔教授与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