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0)平行论坛“‘人文交流沟通民心,互信包容共谋发展’——多语种、多文化视野下的话语研究”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0-12-16    作者:     来源:     点击:

  本网讯 2020年12月12日,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0)平行论坛“‘人文交流沟通民心,互信包容共谋发展’——多语种、多文化视野下的话语研究”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承办,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5周年校庆学术活动重头戏“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0)”的平行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知名专家刘宏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王铭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田海龙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刘风光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冉永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外语》主编)、郑立华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学科带头人)、刘齐生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分委副主任委员)为论坛做主旨报告。专家们围绕人文交流沟通民心,互信包容共谋发展这一主题就多语种、多文化视野下的话语研究展开了广泛探讨和交流。

E5A74


参与论坛的嘉宾和教师合影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主编孙毅教授、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语专业萧净宇教授、德语专业余扬教授作为主持嘉宾。参加本次论坛的有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的教师和硕、博士生代表150余人。

上午十点,论坛开幕式如期举行。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可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海春致开幕词。在致辞中刘副校长对55年来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与了充分肯定,对学院在学校建设的各项事业中贡献的西语力量,发出的西语好声音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同时指出,本次论坛是在国家大力推行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举行的。在此背景下围绕人文交流沟通民心,互信包容共谋发展”开展多语种、多文化视野下的话语研究,充分体现了外语人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学术创新。

7E16


刘海春副校长发言

第一位做主旨报告的是刘宏教授。刘教授在题为政治语言学基本单位:政治文化观念研究的报告中指出,政治文化观念是政治语言学的基本单位,政治语言学主要揭示政治语言世界图景,而政治语言世界图景主要通过政治文本和政治话语展现出来。政治文化观念通过政治交际和政治话语中体现文化本源,从而揭示出语言背后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政治文化观念贯穿于政治交际主体、政治话语实践和政治语言世界图景这一动态的主题对话关系中。

17CDB


刘宏教授做主旨发言

接下来,王铭玉教授作了题为“当代俄罗斯话语研究的发展与反思”的主旨报告。王教授论述了俄罗斯话语研究与西方理论的渊源关系,同时指出俄罗斯话语研究具有浓厚的本土语言学色彩。王教授认为,在“人类中心论”范式的指导下,俄罗斯话语研究成为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的热点研究对象,但在话语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话语理论研究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目的社会导向性不足等。

EC4C

王铭玉教授做主旨发言

上午的研讨部分以冉永平教授的主旨发言结束。冉教授在题为特殊群体话语研究的现实性与必要性的报告中强调,话语研究需要关注社会现实语境下的话语使用,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话语使用特征及所体现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的话语研究主要以大众群体或主流群体的交际话语为对象,而针对特殊群体或边缘化群体的话语研究则往往被忽略。冉教授强调从社会现实出发,重视探究小众群体、特殊职业群体的话语使用及其语用问题,并结合社会现实语境下特殊群体的话语使用,如医疗问询、临床治疗、医疗康复等特殊语境下话语使用的社会语用问题,分析话语研究的一些新趋势,为话语研究的范围与视角提供了可鉴之处。

A5E55


冉永平教授做主旨发言

田海龙教授的主旨报告“跨文化交流中的话语互动”开启了下午论坛的主旨发言部分。田教授强调,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明借鉴。并就此提出话语互动的概念。田教授认为,以往的话语研究,特别是批评话语研究,探究单一话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面对不同文化社会主体之间越发紧密的互动,这种话语研究路径也需要有所调整,将研究的触角涉及话语与话语之间的相互作用。田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研究话语互动的路径,并探讨了跨文化交流中话语互动的机制。

9DA37


田海龙教授做主旨发言

接下来,刘风光教授为论坛带来了题为交互仪式视域下美国政治规避话语研究的主旨报告。刘教授从政治交际中常见的策略性回应话语规避入手,以2018-2019年美国白宫媒体记者会转写文本为语料,基于Kádár的交互仪式理论,探究美国政治规避话语仪式规程模式与仪式象征功能。刘教授的研究旨在建构美国政治规避话语的交互仪式运作模式,以期为语用学研究的“仪式转向”和政治话语研究的范式路径提供启示。


A4A3F

刘风光教授做主旨发言

郑立华教授以企业工作环境中的语言研究”为题展开其主旨报告。郑教授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语言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角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长期以来,语言学,包括社会语言学,一直忽视对与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研究,工作环境中的语言是一个被语言学家遗忘的角落。事实上,研究工作环境中的语言将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现有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新的研究对象带来的新的问题,从而推动语言学理论的更新与发展。

83213


郑立华教授做主旨发言

刘齐生教授的主旨报告“德据青岛时期再疆界化符号景观的构建”拉下了本次论坛专家报告的帷幕。刘教授指出,德国殖民统治者在对青岛的“再疆界化”过程中,首先通过城区划分和对山岭等典型地理标志命名将空间据为己有,并因此制造出场所,然后再通过建房筑路和安置可视符号创造“德国属性”,从而全面塑造和控制了涉及青岛的话语。刘教授的研究运用符号景观理论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及附着其上的、大多业已湮灭了的德语和德国标志,旨在揭示相关话语问题。其研究发现,德殖民者一方面刻意构建己文化符号,另一方面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排斥他文化符号。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形成了以羡慕“德国属性”为主的德国话语。

119AA


刘齐生教授做主旨发言

孙毅教授、萧净宇教授和余扬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两个半场的论坛,三位讲授对专家们的主旨报告作了精彩的点评,使专家们的报告锦上添花。

主旨报告结束后,专家们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


5BB87

杨可教授主持闭幕式

下午五点半,杨可院长主持了论坛闭幕式,简要总结了论坛工作,与与会者分享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初心。杨院长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话语功能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互动语言学的产生,标志着语言学明显的“话语转向”。不同国家、操不同语言的学者在该领域贡献了自己的思想,我国外语届的学者也在积极借鉴国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研究之路。本次论坛的专家们所代表的各自学校在话语研究方面各具特色,而且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国别、多语言,因而也多视角、多维度,本次论坛充分体闲了这一特点和优势。杨院长表示,将继续与各校加强学术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好的平台,相互借鉴和促进,在学术上共同成长,为推动我国的多语言话语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D85C4












与会师生自由交流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论坛丰富的内容给大家带来了头脑风暴,多语言、多文化视角的碰撞使人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20)36207117

学生工作电话:(020)36207116

地       址: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四教学楼 510420

  • 官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