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下午,第六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1)平行论坛分论坛“新文科背景下的欧语人才培养暨广东省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欧洲分委员会圆桌会议”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行政楼第三会议室成功举办。
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林汉教授出席了分论坛并致辞。陈林汉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两年中欧洲分委会所做的工作,对各位委员和各大高校在疫情期间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欧洲分委会能抓住国家大力推行新文科建设的新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会议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欧洲语言专业分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杨晓敏教授主持。来自全省5所高校、6个语种共计12位委员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专家们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的欧语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探讨和交流。
陈林汉教授与欧洲分委会委员合影
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欧洲语言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可教授作了关于“欧语人才培养:新时代、新文科、新机遇、新挑战”的主旨发言。她指出,新时代给了外语专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将大有所为,从而为中国与对象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开展合作与对话提供服务。
广外西语学院院长杨可教授
中山大学德语系的杨劲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的德语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以中大德语系为例”为题作了发言,并就综合性大学语言专业的建设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综合性大学小语种要“求生存,谋发展”,“不求多,只求专和新”;面对师资危机等各种问题,要重组师资,吸引优秀青年学者,推进国际化师资建设,探索中教外教合作授课的新形式。
中山大学德语系杨劲教授
暨南大学法语系的马利红教授在题为“新文科背景下法语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探讨——以暨大法语专业为例”的发言中,介绍了暨大法语专业的建设情况。一方面暨大的招生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给新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疫情也给具体的课程安排带来了各种影响,包括学校对师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严格,师资流动变化频繁等等。
暨南大学法语系马利红教授
暨南大学西班牙语系的李亦玲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欧语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的发言。她认为,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政课程,为外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思考。如何突破形式,真正把思政元素倾注到课堂之中,同时如何让外教了解中国的教育特点和要求,真正做到“爱中,亲中,护中”,都值得我们深思。
暨南大学西班牙语系李亦玲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俄语系的康澄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欧语人才培养的转型”。她指出,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操作上困难重重。如何真正培养出“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值得进一步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俄语系康澄教授
广州大学法语系的邹琰教授在题为“新文科背景下语言技能为主型课程的思政思考”的发言中,提出了修改教学大纲时的困惑。同时,她就如何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到各门课程中去,以及语言技能课程和语言知识课程该如何讲授、如何侧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广州大学法语系邹琰教授
广州大学俄语系的刘春杰教授作了题为“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实践——以《世界文明史》课程为例”的发言。她认为,通识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情怀,甚至能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全新的思考。同时她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各类竞赛。
广州大学俄语系刘春杰教授
此外,广外西语学院法语系的杨晓敏教授,波兰语系的茅银辉教授,以及意大利语系的张海虹教授,就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欧洲语言教育的合作发展等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西语学院副院长、法语系杨晓敏教授
西语学院副院长、波兰语系茅银辉教授
西语学院意大利语系张海虹教授
会议在两个半小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最后,杨可院长做了简要总结。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与各高校加强学术交流,在推动欧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