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值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甲子校庆之际,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德语兴趣,我院有幸借助我校国际交流处资助的海外名师项目,邀请慕尼黑大学教授、近现代德语文学权威专家——福尔哈特教授(Prof. Dr. Friedrich Vollhardt)来校开展海外名师系列讲座。福尔哈特教授研究领域涵盖近代德语文学、启蒙运动、学科史等,曾发表《莱辛》等三十余部著作及百余篇论文。
10月15日,首场讲座《马焦雷湖——赫尔曼·布洛赫的诗作与1920年代诗歌探讨》拉开了文化周序幕,福尔哈特教授通过细致分析布洛赫的诗作,引领听众深入理解20世纪20年代德语诗歌的艺术特色。
与会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演讲指出,布罗赫的《马焦雷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风景诗,而是通过自由韵律、哲学隐喻与象征手法,探讨了神性、无限、时间与空间等主题。诗中融合了荷尔德林式的崇高表达与尼采式的酒神精神,并展现出对现代性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此外,福尔哈特将布罗赫与数学家兼诗人费利克斯·豪斯多夫(笔名保罗·蒙格雷)进行对比,指出二者皆尝试在文学中融合数学与哲学思维,尤其是在“空间与时间”这一主题上。豪斯多夫的十四行诗《切尔托萨》同样以意大利为背景,探讨了时间的相对性与永恒性。
演讲指出,20世纪初的抒情诗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美学表达,而是试图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回应现代人在科学、哲学与艺术之间的精神困境。
与会师生们踊跃提问
10月16日的讲座《想象力的发现——莱辛〈拉奥孔〉研析》中,福尔哈特教授从莱辛的美学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文学与造型艺术的关系,引发了在场师生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
讲座指出,莱辛在《拉奥孔》中首次系统区分了诗歌与绘画的艺术界限:绘画以空间中的形体与色彩为媒介,擅长表现静态的物体;而诗歌以时间中的语言为手段,更适合叙述动态的行为。他强调,艺术的真正力量不在于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在于激发观众的想象力,通过“暗示”与“留白”引导观者完成审美体验。
福尔哈特教授进一步比较了莱辛与康德在“想象力的自由游戏”这一概念上的异同,并指出莱辛的美学思想不仅批判了温克尔曼所代表的古典静穆理想,也为后来现代美学中主观感受与伦理反思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深化了中德美学思想交流,也为理解艺术与想象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学们认真听讲
10月17日,福尔哈特教授将目光投向歌德,在《歌德的宗教观:从狂飙突进到〈浮士德Ⅱ〉》讲座中,系统梳理了歌德宗教思想的演变历程,为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讲座从歌德青年时期的宗教体验出发,追溯了他从早期受虔敬派与炼金术思想影响,到后来逐渐转向斯宾诺莎式的自然神论,形成其独特的“私人宗教”的过程。福尔哈特教授指出,歌德的宗教观并非传统基督教,而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崇拜、哲学思辨与个人灵性的现代信仰形态。
在《浮士德》部分,讲座重点分析了剧中“天上序幕”与《约伯记》的呼应关系,以及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两次打赌。福尔哈特教授强调,歌德通过浮士德的救赎结局,展现了一种“万物复原”的神学理念,突破了传统基督教的天堂-地狱二元叙事,体现了他对启蒙与信仰关系的深刻思考。
本次讲座为听众理解歌德的宗教哲学及其文学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展现了德语文学与思想史的丰富内涵。
与会同学认真记笔记
10月20日,在德语文化周开幕式上,福尔哈特教授压轴出场,为我们讲述《托马斯·曼与20世纪德国历史》。托马斯·曼,这位20世纪德国文学巨擘,其一生与德国历史紧密交织。他亲历帝国崩塌、一战创伤,以《魔山》等著作反思欧洲文明。面对纳粹崛起,他毅然流亡,成为反法西斯精神旗帜。战后他的作品成为民族忏悔与重建的镜子,见证德国从分裂到统一的艰难历程,留下跨越世纪的警示与思考。今年正值托马斯·曼诞辰150周年,因此该演讲也成为我校纪念托马斯·曼的重要活动。
福尔哈特教授演讲剪影
随后由科尼利厄斯·福尔哈特宣读的《德国与德意志人》演讲。
科尼利厄斯·福尔哈特演讲剪影
10月21日的收官讲座《托马斯·曼〈浮士德博士〉与1587年〈浮士德书〉》,福尔哈特教授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揭示了文学传统在现代作品中的延续与创新。
讲座指出,托马斯·曼在小说中大量引用1587年《浮士德故事集》的古德语文本,通过“语言蒙太奇”手法营造出与歌德《浮士德》截然不同的阴暗氛围。他借助宗教改革时期的魔鬼契约、神学辩论等母题,将主人公莱韦尔库恩的个人命运与德国民族的历史悲剧紧密交织,批判了自路德以来德国思想中的“特殊道路”及其现代性危机。
福尔哈特教授进一步分析指出,曼并非简单重复古老传说中的诅咒与惩罚,而是在现代语境下重构了“救赎的可能性”,并通过叙述者蔡特布洛姆——一位人文主义者的视角,为战后德国的精神重建留下了思考空间。
本次讲座深刻揭示了文学如何回应历史灾难,为理解托马斯·曼的集大成之作提供了新的解读路径。
福尔哈特教授在提问环节高度赞扬了与会同学的学术氛围和学习态度,并在会后与德语系师生合影留念。
福尔哈特教授与我院师生合影
除了系列讲座,本次活动还设置了两场学术工作坊。在10月15日的工作坊中,三位青年学者分别就德国当代戏剧、战争文学叙事和浪漫派文学等主题报告了研究成果。10月21日的工作坊则聚焦中德文化交流和德国文学中的自然书写,展现了广外德语学科年轻学人的学术潜力,福尔哈特教授对此表示了高度肯定。

工作坊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