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语学院!
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学术讲座:《魏玛的东方知音——董问樵的浮士德翻译及德国古典文学研究》
作者:邹钰珏 发表时间:2020-10-24 阅览:
本网讯 2020年10月23日下午2点,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七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魏育青应邀为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魏玛的东方知音——董问樵的浮士德翻译及德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德语系系主任卢铭君教授主持。   魏育青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董问樵的生平和作品,并详细叙述了其重要作品《席勒》和《<浮士德>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他指出,董问......

本网讯 2020年10月23日下午2点,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七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魏育青应邀为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魏玛的东方知音——董问樵的浮士德翻译及德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德语系系主任卢铭君教授主持。

 

 


魏育青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董问樵的生平和作品,并详细叙述了其重要作品《席勒》和《<浮士德>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他指出,董问樵对“浮士德精神”的阐释,在我国是一种主流观点。董问樵将“浮士德精神”分为三个方面: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接着,魏教授以董问樵翻译《浮士德》为例,介绍了其文学翻译特点:重神似,力求忠实于思想内涵,严格遵守诗行,但采用了具有一定中国风格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韵律。

同时,魏育青教授还指出,董问樵的跨文化视野开阔,具备“国外日耳曼学”的独特视角。无论是在《席勒》一书中,以“席勒与中国”为代序,分析席勒接触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情况,还是在《<浮士德>研究》中,移用杜牧评李贺诗的赞词,状写《浮士德》的多样性,以及在其他译作的脚注中,董问樵也常联系到中国,以上种种都展现了董问樵从中国人的立场和观点来研究,将研究和翻译结合在一起。

最后,魏育青教授总结道,董问樵先生与魏玛精神冥契相通,守望人文理想和人道主义,尤其在对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魏玛古典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方面为世人公认,其学术史意义不容忽视。

讲座结束后,卢铭君教授和魏育青教授进行了探讨,魏育青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为同学们如何阅读《浮士德》提出了建议,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最后,本次学术讲座在卢铭君教授的主持下圆满结束。

上一条:教育部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王战教授来我院开展讲座:强化内生动力、发挥差异化优势

下一条:华中科技大学谭渊教授学术讲座:《“中国亚马孙人”——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女性故事研究》

扫一扫,分享给好友